课程主要特色

一、课程目标定位和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是根据网络技术发展的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在近几年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我们起步早,建设速度快,已经在人才培养中展现了明显的成效。

学院和课程组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科学分析社会对应用型IT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需求,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培养网络构建与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了一个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及时把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网络构建与集成的最新主流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体系中,每学年都对教学内容体系与教学大纲进行必要的修订,使得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较强的从事网络设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的能力。

二、教材建设

05年到现在,本学院出版的由本院教师为第一作者的自编教材有32本(其中有5本为改版),还出版了一些其他学校的教师主编我院教师参编的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自编教材有:

(1) 王化文等,Windows 2000/xp网络组建与系统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8

(2) 黄汉等,网络技术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8

为了加强本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申报了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Windows Server 2008 网络构建与系统管理》,已经得到了批准(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补充)选题表中的第1425项),此教材正在编写之中,主编:王化文,参加编写的教师有: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刘敏忠,中南分校信息工程学院的胡岚、李燕、陈奇,预计09年年10月底可以脱稿,102月可以出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组教师积极探索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组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变过去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增加讨论、设计的比重,例如,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将某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网络建设需求或计算机网络建设现状等详细情况发给每一个小组,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为该企业或事业单位设计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案;或对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在课程的最后,各小组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对此反映良好,教师也可综合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建立实验教学的新的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机制,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完成若干个设计任务,并加强课程设计的操作力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辅导教师的力量,一个小班的学生做实验,保证有两个辅导教师,并加强管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任何一次实验走过场。

3、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在线学习环境

课程组非常重视发挥学生主动性,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在线学习环境,内容丰富,功能多样化,使用方便,充分展示当前的最新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是在网上提供了相关技术文章、资料、各主流产品的最新设备和技术、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教案、实验实训指导、习题、常见问题解答、参考资料、题库及自我测试等,根据需要,可直接连接到各大公司的网站。在线学习环境是利用网络系统集成实验室的远程实验教学功能,学生可以宿舍完成本课程相关的部分实验。

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自学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四、完备的实验室条件

配备了多类型网络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以及丰富的网络安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目前有网络系统集成实验室和网络构建实验室两个实验室,可同时开展100人的网络实验,此外还有五个计算机机房,可提供网络构建与集成实验。

1、网络系统集成实验室介绍

我院于2007年携手锐捷网络建立网络系统集成实验室,实验设备均为市场上主流的网络设备,设备和规模在国内同类院校处于领先地位。在网络系统集成实验室,学生可分十组进行网络实验。每组均配置了二台S3760三层交换机(支持IPV6)、二台S2126S二层交换机和二台R10路由器(支持IPV6)、二台R1762路由器(支持IPV6);另外,还配有四台AP、四台硬件防火墙和一台RG-VX9000E、二台RG-VG6116E,可构建成无线、安全、VOIPWeb/ftp/DNS服务器配置实验设备环境。整个实验环境都是模拟当前最新的网络技术应用环境设计,不但能满足目前网络技术实验室需要,而且可以后期进行平滑升级,通过添加部分网络设备和模块来组建更为复杂的网络技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内容,实现更复杂的网络实验。并且增加了远程实验教学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从实验室以外远程登录到实验室来做实验的平台,达到了网络远程教学的目的。

2、网络构建实验室介绍

网络构建实验有PC50套,均与Internet实现互联,综合布线系统专业设备20套(包括配线架、打线器、压线钳和网络测试仪)。

网络构建实验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的实验平台,学生可以模拟企业的网络环境,构建网络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对域环境进行配置,管理共享资源及网络信息。

五、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程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设计了包括验证类、设计类、操作配置类和综合类等类型的实验,内涵丰富,并安排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指导,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

1、丰富的实验内容

网络实验的类型从简单的认知、验证、操作配置到设计分析,再到综合应用,构成层次递进关系,底层为高层提供支持。主要包括:

操作配置类:如网线制作、网络安装与配置、路由器配置、交换机配置、防火墙配置等;

验证类:常用网络服务/工具(如FTPTelnetWWW)的使用、网络协议包分析等;

设计类:网络编程技术、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等;

综合类:Internet 服务组建、局域网组网与系统集成。

2、多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内实验环节:根据教学计划,理论课程学习完成后,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指导教师指导所有学生完成基本的验证类网络实验;

见习环节: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现场参观园区网,并请网络中心技术人员讲解网络规划与部署情况,让学生对网络系统有更全面的认识;

综合性项目设计:利用课程所学内容和已经完成的网络实验,针对典型的应用需求,完成网络的规划、设计、组网与测试;

创新设计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高水平的技能,自主开发网络应用系统;

毕业设计环节:根据导师所从事的工作和开发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进一步锻炼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少优异生从大学三年级就进入教研室熟悉课题环境。

3、严密组织和专人指导

在实践过程中,低年级本科生和程度较差的学生往往起步困难,优秀学生也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指导,因此我们对每个实验都配有主讲教师1名、实验室教师12名,对实验进行全程指导。

4、严格要求与考核

我们坚持学生必须当场完成实验,由教师当场检查评分的做法,克服了以往大多数实验课蒙混过关的弊端。每个实验做完后,教师都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测并验收,判断其是否达到要求。达到要求的学生必须按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其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综合评定其成绩。对于一次不能通过的学生,教师将单独进行详细讲解,直到实验达到要求为止。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绝大部分学生真正掌握了网络构建与集成的基本知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高,并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有许多学生获得CEAC认证证书、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网络应用工程师认证证书和CCNA认证证书。而且毕业生在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应用开发、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时表现出很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