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

  1、熊浩,原中南分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0501班学生,现在上海市雨青网络公司担任技术工程师一职。

在我工作了之后,server 2003 组网和网络系统集成是我受益最多的两门课程,分别是李燕老师和姚志军老师,这两门课程非常实用。(本人在一个弱电和网络工程公司工作,技术工程师)

Server 2003组网里面我学到了很多服务器应用的知识,基于域管理的公司网络会应用AD的知识,会涉及到活动目录对象的建立和管理,包括用户,用户组,组织单元的建立和权限的分配,用户工作环境的分发,组策略的配置和指派等;结合文件系统的知识,NTFS权限设置和磁盘配额都是和实际应用贴得很紧,在组网这门课程里,既详细学习到了理论知识,又在老师针对性很强的实验里得到了实践,到现在都在受用。记得在实验中,老师会给予适当的实验纲要,但是更多是要求我们自己分析问题,结合课本上的理论来自己分析问题,排查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课程理论部分结束的时候,老师精心布置了一个课程设计,让我们自己找一个实际公司环境,然后设计基于域管理的网络,包括一定量的用户,用户组,组织单元的添加和规划,用户私有文件夹的添加,权限分配,组策略和用户环境的指派,大概花了几个星期准备,然后画图,写文档,最后给了一天的时间实现配置。在组网这门课上,我积累了很多经验,对微软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懂得如何使用各种权限和配置文件来进行系统和网络环境管理,很好的课程,也是很精心细致的教学。

服务器操作系统中域模式的网络管理只是基于软件的管理,有很多时候网络更基本的是基于硬件的配置和维护,这就需要网络系统集成来补充。在我认识里,网络系统集成的起步是产品应需求而被设计生产出来,系统集成的根本也是产品,实现是需要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比较常用的就是布线产品,交换产品,路由产品,存储产品,安全产品,还有服务器软件应用产品。系统集成是一个把实际网络需要,从规划到物理实现,逻辑实现的过程,硬件的选择和配置,操作系统的选择和服务配置,需要加强很多实践,比如最基本的布线,现在比较常见的是5类线,超5类,6类,光纤,这个需要实际的动手,知道如何做水晶头,做模块,然后10M/100M/1000M的网络环境需要什么样的线,光纤如何接入,这些东西没有实际做过很难有印象;这个是最基本的,再就是网络的接入,路由和交换,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建立起一个网络的全局概念(非常感谢姚老师,到现在每次回想起他教授的课程内容,都很感激,基本上CCNA的内容他都串讲了一次,还努力给我们创造实验条件,谢谢所有的老师。)到了应用层面了,就离不开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接手了,有些硬件不好解决的问题,就必须通过对操作系统的设置来实现了,即使不是使用server 2003来进行网络管理,在其他操作系统中,如果通过学习server 2003组网对用户,用户组,配置文件,权限分配有了深刻认识,乃至整个网络系统解决方案,也是有很深的启发的。何况现在公司使用server 2003的比较多。

做为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觉得这两门课是很好的搭档,是很有竞争力和提升能力的课程,希望能把两门课作为重点课程,学好理论的同时,努力创造实践机会,多动手,最终能独立设计一个有交换有路由有安全设置的服务器应用环境,既懂得网络物理设备的安装调试,也懂得软件应用层面的配置和维护。

 

      签名:                

 

  2、赵煜,原中南分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0502班学生,现在蒙牛冰激凌部武汉分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兼网络管理员。

首先我先自我介绍,我是05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位毕业生。现在在蒙牛冰激凌部武汉分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兼网络管理员。

我想谈下我对这们课程的认识:

这门课程是我在学校的学习中感觉实践环境和效果是最好的一门课程,而且对我个人现在的工作也有相当大的辅助。

记得当初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去了解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职能和各个部门的联系,虽然说当初没能弄清这些职能和关系,但是通过这些实践的亲身体验,我们在现在的工作环境中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感觉也比我们身边一些同行上手的更快一些。现在的工作主要涉及到学过的知识点,如: DNS服务器、 活动目录(AD)的逻辑结构(森林、树、域、OU)、活动目录对象的建立和管理(用户、组、OU、权限、MMC、文件系统(FATNTFS、磁盘配额)、 用户工作环境(用户配置文件、组策略、登陆脚本)。

在学习课程时,老师就经常以现实企业中的网络系统来给我们作为实践的例子,而且采用发散性思维以及将各种现实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拿来作为提问让我们进行思考,同时也告诉我们各种处理方法从而让我们可以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进行最合理、最简便的解决方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考虑到现实中的网络环境,采用的都是现在企业中最为常用的2003环境。我们接触到了更符合现实情况的网络环境,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我们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相当的注重,并且强调我们个人的创新思维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我们能独立的更快、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工作。

不仅这些,老师还经常引入一些最新成果进行辅导。同时还对我们的课程设计进行大检阅,并且在检阅完毕后进行再演示和再思考,从而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签名:                           

 

  3、肖磊,原中南分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0502班学生,现创业中。

毕业一年多了,一年多来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关于计算机的问题。而给我最大帮助的,应该就是《网络构建》这门课程了!

上学的时候,第一次上《网络构建》课,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师很能活跃课堂气氛,所以第一节课上大家并没有觉得彼此陌生。在之后的课程教学中,老师也能在上课的同时,将实践中的例子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发问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对于重点难点,老师会仔细认真的讲解,直到同学们全部都能明白为止。

还记得每星期都会有几节实验课。每次实验课的内容非常丰富,书本以外的也会涉及到。老师会将有用的例子,有用的方法以及有用的内容重点讲解。一直到现在好多内容我都记得很清楚,并且庆幸的是好几次网络组建碰到的问题都是老师讲解的方法解决了。实验课完毕,会提交一份实验报告,继续加深了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和印象。

 然后学期结束,会有一个课程设计。虽然自己花了一定的时间去完成设计,但是现在看来真的是很值得。毕竟课程设计很贴近生活,以后一定会有用得上的地方!

现在接触社会已经有段时间,家里的局域网,以及权限问题都是自己解决,在公司里关于电脑的好多问题也是我完成的。这些还是多亏了有老师教的《网络构建》这门课程。

签名:              

 

  4、张鹏,原中南分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0502班学生,现任中百电器网络管理员一职。

通过对网络构建课程的学习,让我对网络的各方面有了系统的认识,对我现在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当初学习时老师让我们在Windows Server 2003的环境中去实验,让我在现在的工作岗位少走了很多弯路。而老师在上课时的有计划的思维引导式教学,让我学会了怎么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独立的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记得开始学习时有一次上机,老师让我们在Windows Server 2003的环境下学习建立活动目录,当时觉得一点用都没有!而且以后根本就用不到,何况这么简单,没必要去试!后来在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督促下,硬着头皮去做,等真的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就不是当初想的那么简单,还不断碰到很多问题。当时也是半懂不懂的把实验都做了下来,但也没太在意!可是真正工作之后,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才发现课程学习的作用。比如,在使用金蝶的时候需要加入域,和我一批去的人很多都不能动手,虽然我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因为之前打的基础比较好,我很快就适应了环境。不到一个月我就能够上手,还能很好的解决实践中的大部分问题。遇到实在困难的,还会主动去想各种办法解决,通过多种途径找答案,再实践、思考、再加深!今天的我能很好的完成这些都是自己以前不曾想到的!

总之,通过网络构建课程的学习,让我在今天的工作学习中受益匪浅!希望学弟学妹好好努力学习这门课,你会发现他在你今后的工作中会给你提供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就像我一样!

 

签名:       

   

  5、马骏,原中南分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0501班学生,现在湖北省福利彩票公司工作。

我是05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组网和系统集成这两门课是我们所有专业课中最重要的课程。组网这门课详细的介绍了WINDOWS 2000的技术特点和新特性以及活动目录,组策略等一些网络中重要的知识,而系统集成则着重网络物理环境的构建。

课程的教学实践性非常强,和现实联系很紧密,基本上传授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比如当时记得学习组策略的时候,我们寝室4个人就可以要求寝室长用组策略来控制我们其他的人的计算机,什么时候开机啊,什么时候一定要关机睡觉啊,既能活学活用新的知识,又使得我们生活的有节奏,不再因为贪玩而影响休息。

学习课程的时候,经常有实验课。也就是是到机房上机,用一个比较多台PC的环境来实践和巩固新学的知识,而且计算机的系统还是WINDOWS SERVER 2003版本,使得我们在使用WINDOWS XP的时候也能学习到WINDOWS SERVER 2003的知识并能得以实践。每次上实验课都是我们最乐意也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时候。

实验课上,老师鼓励同学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新思维,加强我们独立动手能力,也要求我们团结协作,树立了我们集体意识。有不理解的地方,老师鼓励我们勇于提出问题,说出自己见解,然后号召大家共同解决问题。

这门课程紧开设一年,但学习内容却很全面,通过课程的学习,让我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更加深了,目前我也会在工作之中利用当时学习的知识,并更愿意接受更多的网络方面的知识。